是谁一手打造了大明星周璇,创造了“金嗓子”这个不朽的商业传奇? 是谁缔造了《渔光曲》首轮连映 84天的票房神话,让中国电影从此扬眉吐气? 是谁在日本侵华期间公然拒绝与日本军方合作,停办赚钱的影片公司? 又是谁在国民政府逃离大陆前公然拒绝蒋经国亲自上门邀请其同赴台湾,却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自己艰苦经营几十年的影片公司并入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 这就是鄞州矮柳村人柳中亮、柳中浩兄弟俩。 左为柳中亮,右为刘中浩 柳氏兄弟的电影“托拉斯” 柳中亮、柳中浩能在旧社会的大上海以电影发家,离不开他们的父亲柳钰堂。19 世纪初,血气方刚的柳钰堂与当时大批涌入上海做生意的宁波人一样,离开鄞县潘火矮柳村,乘着鸭蛋船进入上海滩,并在由李鸿章直接掌管,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朱其绍兄弟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找到了工作。由于精明能干,他深得朱家兄弟器重,很快成为轮船招商局的一位高级职员。 上海轮船招商局 可惜不久,柳钰堂英年早逝,给三个儿子留下了一笔不少的遗产。谁知大儿子也不长寿,剩下两个幼小的儿子与柳夫人相依为命。随着岁月变迁,柳氏兄弟长大成人后,柳老太盼望儿子们能子承父业。然而他们对轮船业并不感兴趣,他们比老太爷想得更为高远。 这两个儿子即是柳中亮(1906—1963)和柳中浩(1911—1983)。柳中亮生于鄞县,柳中浩生于上海,他俩从小在上海长大。上海这时正值西风东渐,是五方杂处的花花世界,每天都涌动着、生发着新思潮、新生活、新玩意儿,尤其是当时以宁波人张石川、邵醉翁、任矜苹的电影公司为代表的电影业,正红红火火全面开花,到影剧院看电影已成为都市生活的新时尚,比吃西餐、泡舞厅更能吸引年轻人。于是电影业在 19 世纪 20 年代末就迅速地形成了一个耀眼的文化新星系,吸引着天南地北前来弄潮的勇士们。 久而久之,柳氏兄弟也“沾染”了非常活跃的电影艺术的细胞。当他们继承了父亲的不菲遗产,开始自主选择投资方向时,他们就不失时机地在电影界抢占了一块高地。1924 年,兄弟俩携母从上海移居南京,1926年在南京新街口创办了世界大戏院放映电影,这是我国电影史上第一家由私人投资兴办的电影院。当时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不久,世界大戏院的开张正适应了市民娱乐的新时尚,所以一经开张,生意顿时红火。那时的电影院多数以放映好莱坞电影为主,国产片的观众属于“刮风一半,落雨全无”。而为了支援民族电影业,柳氏兄弟在世界大戏院放映的多是国产片。 世界大戏院传单 1934年,他们又筹集资金,在上海创建金城大戏院(后改名黄浦剧场),作为一个专映国产影片的基地。1935 年,电影《风云儿女》在金城大戏院举行首映式 , 这部电影的主题歌就是后来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的黄浦剧场大门口还醒目地写着“国歌从这里唱起”的标语。 金城大戏院 1937年,柳氏兄弟又建办金都大戏院,也以上演国产片为主。当“一·二八”战火延烧至上海后,随着市民们抗日民族热情的高涨,观众对《火烧红莲寺》《火烧白雀寺》等武打片已失去了兴趣,转而要求“猛醒救国,拍摄抗日”。此时,上海电影圈加入了一批左翼文化人,风气为之一变,国产片遂人气大旺。柳氏兄弟意识到开拓局面的时机到了,他们预见到上海的电影业,尤其是国产片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反映民族正气的进步影片必将兴起一个热潮。为了促进这个高潮的到来,柳氏兄弟在金城大戏院打出了专门上映国产片的旗号,为中国电影业呐喊助威,同时广交朋友,尤其结交了田汉、夏衍、许幸之等一批左翼文化界的朋友,这对他们后来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果然,由蔡楚生编导、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在金城大戏院一炮打响,金城大戏院 1600 多个座位每天都坐得满满的。该片不仅连续上映了 84 天,创下了一部影片连续上映的最长历史纪录,而且天天加场、加座,金城大戏院由此声名鹊起。《渔光曲》那首著名的主题歌“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 ……”也从金城大戏院传遍大江南北。直到现在,老人们一聊起 19 世纪 30 年代的电影,就会想起那动人的旋律。又过了几年,柳氏兄弟的实力已大大增强,觉得仅仅放映电影远远不够。1938年,柳中亮、柳中浩一起创建了国华影片公司 , 开始自己拍摄电影。在不到 4年的时间里,国华公司共出品 40 多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是古装片。 电影《渔光曲》剧照 1941 年 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柳氏兄弟不愿意与日本军方合作 , 停办国华影片公司,金城和金都两家戏院也改演话剧。抗日战争胜利后,柳氏兄弟又创办国泰影业公司。1948 年 1 月又把资本拆开,柳中浩继续经营“国泰”,柳中亮和儿子柳和清则另外成立大同电影企业公司。 大同公司由柳中亮主持、经营,张石川为制片主任,摄影场地与国泰影业公司共用,两年内共完成 11 部影片。洪深、陶秦、吴仞之、赵清阁、田汉等先后编写剧本。拍摄的影片如《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梨园英烈》等均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此外,还根据外国戏剧改编拍摄了《哑妻》《欢天喜地》两部喜剧片。作为民族资产阶级,柳氏兄弟在拍摄商业片的同时,也拍摄了《无名氏》《忆江南》等题材严肃的影片。 电影《梨园英烈》宣传单 在经营电影的几十年间,兄弟俩又带出了一个漂亮的电影家族。不仅他们的儿子柳和清、柳和纲、柳和锵都成长为电影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儿媳妇王丹凤、严慧秀(凤凰)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大腕明星,下一辈的儿女亲家中,也不乏编导和演员。事业上,他们拥有了三个很气派的电影院,先后办起了三家电影制片公司,形成了拍片、洗印、放映发行“一条龙”的托拉斯经营特色。他们拍摄过《忆江南》《无名氏》《孟姜女》《红楼二尤》等近百部影片,拥有周璇、凤凰、周曼华、慕容婉儿、舒适、韩非等一大批优秀演员 …… 柳氏家族可以说为中国电影发展史写下了最灿烂的一页。 培养造就了大明星周璇 1940 年拍《三笑》时,当时还不太出名的李丽华由其母亲陪着来到“国华”,时任制片厂厂长的张石川不知怎么看的,看不中李丽华,仍安排周璇演主角。李丽华出了“国华”门转入“艺华”,结果被“艺华”的老板看中,结果“艺华”也上马拍《三笑》,于是两家唱起了对台戏。以往像这种情况,同行是冤家,互相拆台的多,擂台打下来总是两败俱伤,而这次《三笑》之争是和平竞争。 周璇的戏自然非常出众,而李丽华亦不逊色,形象也同样光彩照人。两家老板为了竞争都开足马力加强宣传,大小报纸争相评论孰长孰短,观众们在影评家的指点下,看了东家看西家,饭后茶余作为谈资,也忙得不亦乐乎。最高兴的当然是两家老板了,都发了不小的财,冤家成了朋友,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仅有的一次。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周璇在事业上如日中天的时候,麻烦事也就尾随而来了。 周璇签名剧照 早在 1934 年,周璇就已是柳家的客人了。那时她是新华歌剧社的演员,曾在柳家的金城大戏院里演出,她那“音如笛鸣”的演唱,引起了台下柳夫人李梅箴的极大兴趣。演出结束后,柳夫人就邀请她到家里做客。柳夫人对美的事、好的物有着天生的敏感,在听周璇说她从小就被迫离开了父母,跟养母长大,养母常帮人当女佣拉扯她时,心里涌起对周璇无限的怜悯和疼爱。 在征得周璇的新婚夫婿严华的同意后,她正式把周璇认作干女儿。此时,柳中亮自己有了宝贝女儿柳慧琼,自从李梅箴收了干女儿后,凡是给女儿买衣物、首饰,总也同样有干女儿的一份,生活上尽可能地关心她、帮助她。周璇从小受苦,学艺生活亦异常艰辛,还从未有人给予她这么多温暖,于是从心底里感激干爹干妈对她的厚爱。 后来她登上了影坛,参加了《风云儿女》的拍摄,尤其在《马路天使》中扮演小红,与赵丹配戏,一举成名。尽管明星影片公司待她也挺好,但是在柳家的国华影片公司成立后,她就来到干爹干妈身边。歌舞班出身的周璇成了国华影片公司的台柱明星,先后主演过《孟姜女》《三笑》等电影,不仅被誉为“金嗓子”,更是一个能唱、会演,又擅舞蹈的全能明星。 周旋在《马路天使》中饰演小红 可惜她与第一任丈夫严华感情不好,严华看见街头《马路天使》的广告画上她正和别人接吻,当众打了她一个耳光。后来严华动不动就打周璇,弄得周璇无处可栖,就跑到干爹干妈的家里避难。干爹干妈自然收留了她,与四小姐慧琼同住,但也因此招致了严华的嫉恨,常唆使流氓来捣乱,一会儿来个恐吓电话,一会儿来封匿名信,有时深夜有人来敲门,说是来查户口。有一天晚上周璇刚刚睡下,楼下又响起激烈的敲门声,周璇知道流氓又来了,不得不翻墙逃走。 周璇与严华结婚照 在拍《碧玉簪》时,本来导演安排周璇当主角,可是那时周璇正与丈夫严华闹得不开心,严华误以为柳老板在背后讲他坏话,挑拨他们离婚,于是故意去“国华”捣乱,把周璇藏了起来 严华讨了个没趣,只好把周璇放了出来。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周璇因干爹干妈的生活受到如此干扰十分不安,主张搬出去算了,干爹干妈则为她的安全而忧心忡忡。最后还是柳家通过柳和锵在社会上的关系花钱疏通了更有势力的流氓头子,警告那些小流氓不要乱来,事情才算渐渐平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占领了上海租界,对电影界实行“统一管理”,把十来家电影公司合并为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即“中联”),而柳家兄弟不愿跟日本人合作当汉奸,宁可将“国华”关闭也不加入“中联”。“国华”关闭了,周璇与干爹干妈站在一起。她住在柳家,天天练钢琴、练嗓子,但是不再拍片,一晃就是两年。 这时柳家的电影院没有合适的电影上演,就演京剧、话剧、歌舞,甚至演杂技、滑稽戏,只要能维持开销就行。在最困难的时候,为了维持员工的生活,柳家老板不惜卖掉坐落于长乐路留园的四幢花园洋房,以保证公司继续运转。这期间,加入“中联”的一些影星开始走红起来。有的人为周璇感到可惜,一个演员两年不拍戏,时间长了就不会演戏了,因而动员她复出。有一天,她对柳家公子柳和纲说:“弟弟,我若再不演戏,我的黄金年龄就过去了。”干爹干妈认为艺术前途是她的终身大事,尽管“国华”不复业,但赞成周璇自行选择出路。 周璇生前照片 周璇复出后拍的第一部片子是《渔家女》, “华影”老板张善琨许以很多优厚的条件。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她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不得不进行治疗。个中原委,少有人知。抗战胜利后,周璇随一批上海艺人去香港拍片。不久柳家重整旗鼓,成立了国泰影片公司,周璇闻讯后于 1947 年返回上海加入“国泰”,又回到了干娘的身边,并在《忆江南》中声誉再起。 周璇杂志封面图 不幸的是,她因爱情生活中的诸多坎坷,已经心力交瘁了。解放前夕她去香港,又于1950 年返回。1951 年,她在参加《和平鸽》的拍摄时,精神受了刺激,戏拍不下去了。人们把她送进医院,并由电影界的大姐大吴茵、黄宗英等组成的三人小组照管她的生活、财产和儿子。1957 年 9 月 20 日,周璇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在医院里与世长辞,一代明星就此陨落。 加入上海联合电影制片 解放后,“国泰”出现了流动资金困难的情况,甚至到了职工工资也发不出的境地。为拍片还借了新华银行 8 万贷款, “国泰”老板柳中浩急得寝食无味,而职工中催欠薪金的呼声日益强烈,柳老板真还从未与职工发生过如此大的矛盾。这时,柳中浩只能把以前赠给儿媳妇的那只 5 克拉的钻戒卖掉给工人发工资。职工们领到了薪金自然高兴,但谁也不会相信,柳家已到了卖首饰的地步。 1951 年 6 月,柳中浩来到了北京,老朋友周扬、夏衍、茅盾等人表示,国泰公司出现的困难,现在其他几家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如大家合起来办更有利些。这当然也符合建国初期对资产阶级“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了!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酝酿、讨论,大家达成了共识,决定几家制片厂合并起来实行联营。作为私营制片厂,起码眼前可以减轻负担了,尽管自家的厂子从此不复存在了。 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后改成上海电影制片厂 回到上海后,柳中亮的大同影片公司和柳中浩的国泰影片公司很快与其他几家电影公司一起加入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一年后改成上海电影制片厂(后来又分成海燕、天马、江南三家,后又合并)。厂方提供了两个岗位要他们选择:一是电影制片处的处员,坐班制,工作相对轻松些,薪水也高些;另一个是到黄浦剧场(那时金城大戏院已改叫黄浦剧场)当职员,工作繁多而且薪水较低。柳中亮兄弟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还要设法清理债务,同时毕竟黄浦剧场过去是他们自己的剧场,工作起来方便些。而他们的孩儿柳和清、柳和纲、柳和锵以及儿媳们都进入了上影厂工作。 柳家的四小姐柳慧琼 柳慧琼是柳中亮的四女儿,从小漂亮乖巧。父亲视此女为掌上明珠,不管走到哪儿,小慧琼都会跟着去。于是摄影棚和片场成了柳慧琼童年时代的娱乐场。可惜自己没能成为一个电影演员。她说:“我敬慕那些电影明星,从小就和周璇住在一个门内,每当自己向父亲提出要求参加拍摄电影时,父亲就以一句‘你可是小姐啊’来回绝我。” 少女时代柳慧琼平时最喜欢穿着碎花旗袍和大学同学一起逛街,尤其喜欢逛淮海路上苏联人开的布料店,在那家名为“罗宋店”的布料店中,只要布料颜色、花样漂亮,柳四小姐就会二话不说,掏钱买下让裁缝师傅做一件最新款式的旗袍。当年她身上的行头都是私人裁缝沈明记先生一手打造的。 在柳家最辉煌的年代,上海长乐路留园28号那一大片房子都是柳家的私宅,当年的电影明星们也像如今的偶像明星一样,常开“派对”,不少活动都是在柳家举行的,里面还曾设有柳家过去放电影的大银幕。以前一到夏天,晚上家人就聚集在此搓麻将。“我家的大宴、小宴从来没断。很多接到通告的明星都会准时前来,每个礼拜至少两至三次。”那时的柳慧琼喜欢派对,每一次都是极尽奢华的样子。在家中开派对,没有DJ,不放留声机,而是把一个乐队的阵容直接搬到家。当年复兴路伍金堂会馆有一高级酒吧,名为“AKB”,是一个外国人开的。等到晚上12点酒吧关门后,整支驻场的乐队就会来到四小姐家演出,通常一玩就是一个通宵。谈起这些富贵场景的过往,已满头白发的柳慧琼,好像只是描述一场烟云,过眼就散。 “父亲对我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善良’。”柳慧琼微笑着说。柳慧琼的丈夫曾经是中国第一批派去美国西部军校学习飞行的学员。当两人相遇继而相识、相爱。也许是老天捉弄,从父亲反对自己的婚姻之后家道就此败落,结婚后却生了一个心智不健全的孩子,在精心抚养了30年后因病去世了……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击垮上海滩的豪门千金大小姐。她反而越发坚强,母爱不仅给了自己的儿子,更给了令一个与自己毫无瓜葛的小男孩,也就是她的养子吴振伟。 “好在我们还有一个儿子。我这个养子对我们而言,是比亲儿子更亲的人。”柳慧琼口中提到的那个比亲儿子更亲的人,就是她年轻时收养的孩子吴振伟。如今是上海某家艺术设计装潢公司董事长。“我现在从事的是城市景观设计,是在美化这个城市。我一直庆幸我‘命遇好人’。”说起收养儿子,柳慧琼说是缘分。当时在华东师范学院美术系从事招生工作的她,遇到了来报名考试的吴振伟,一老一少闲谈间就成了朋友。 柳慧琼慢慢知道了吴振伟的家世:破裂的家庭使得他从未有过幸福的童年。“在得知我的身世后,老人就和我说,‘遇到阿婆以后你再也不会没地方睡,没东西吃了。’我特别激动。”他回忆往事说,“从此以后她就收留了我,把我接到她家里住,出钱供我读书,让我受到最好的教育。对于我的养父母,我不知道应该如何感激。” 柳慧琼说,当年和这孩子一接触就觉得他特有才气。老人至今还非常清楚地记得当年小吴的考试作品是“小木匠刨木头”。 柳慧琼夫妇虽已于1992年移居美国,但每年总会过来看望她的养子和上海的亲人。 图为1951年元旦,王丹凤柳和清结婚照。(资料图片) 柳和锵生于1923年,是柳中亮的大儿子、柳钰堂的长孙。柳和锵的外表虽长得并不起眼,不如族中其他几位兄弟英俊,但自小聪明能干,是柳中亮事业上的好帮手。他为人豪爽,在社会上结交甚广。 柳和锵和周璇关系甚笃。周璇在1951年9月20日的日记中曾这样写道:记起一件事情,记忆力不好,可是这件事情总不能忘记,说起来心里很难过。心里很难过什么事情呢?光阴真快,已是十年之前的事情,我所敬爱的粟医生是大名鼎鼎的,因为我的神经衰弱幸亏他看好。的确失眠得很严重,瘦似柴骨,恢复健康可以工作,这多亏粟医生的功劳与辛苦,每天来给我医,给我打针,给我吃药。我天天要打电话给他,知道他来了才快活,才放心。 后来病好了以后,我要感谢他,就请柳和锵来商量,怎么样来谢他。当时就商量好买雪茄烟请粟医生抽,烟也买好了,不知怎的会没送去,还买了顶好的烟,这不能不责怪柳和锵,所以我是非常恨他的。 虽说周璇为了柳和锵没有将她买好的烟及时送粟医生的事非常恨他,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比柳和锵大3岁的周璇,她始终把柳和锵当作最亲近最可信赖的小弟弟看待,所以她会将怎样感谢粟医生的事找柳和锵来商量。 1946年,柳和锵与当红影星18岁的凤凰结成夫妻,一度传为佳话。 生于1928年的凤凰原名严慧秀,从艺后经张石川改艺名为凤凰。1939年11岁的凤凰出演了由舒适和周璇主演的电影《李三娘》,她在影片中扮演李三娘的儿子“咬脐郎”,从此走红影坛,成为与胡蓉蓉、陈娟娟齐名的童星,当时国华公司拍摄的影片中几乎所有的小孩角色都由凤凰出演。 1949年,凤凰再度出山,在当时不多的几家私营电影厂出演了两部电影。1958年,上影厂一分为三,凤凰出演了《鲁班的传说》《长虹号起义》《乔老爷上轿》等电影,1990年出演了最后一部电影《传国秘诏》。 凤凰和周璇、慕容婉儿的关系都很好,其中和周璇曾多次合作,上世纪50年代周璇回上海的初期,凤凰由于无戏可拍,所以经常以柳家长媳的身份陪伴看望周璇。 丹凤鸣柳 一生相伴 王丹凤是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喜爱的电影艺术家、大明星。她作为从影半个多世纪的老艺术家,作为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著名演员,她的艺术生涯、人生历程、人品艺德,有很多亮点值得后人回忆。 柳和清也是一位襟怀坦白,心胸开阔的大好人。从小浸淫在电影圈的他谈中国电影发展史如数珍宝,话语中充满了对自己父辈的敬仰和尊重,尤其是讲到当年他父亲柳中亮先生创立的大同电影公司一年能拍十部影片时,他的脸上露出一丝骄傲。他笑着说:“当老板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