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养老保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创业创新便利群众生产生活;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助力老有所养;通过《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条例(草案)》和《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草案)》。 会议认为,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可以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有利于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就业形态新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 会议确定,一是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养老保障,积极提供企业和职业年金计划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老年人意外伤害、长期护理、住房反向抵押等商业养老保险,逐步建立长期照护、康养结合、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探索发展针对无子女、“空巢”家庭等特殊群体的综合养老保障计划。 二是确保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安全可靠运营,实现保值和合理回报。鼓励商业养老保险资金以投资新建、参股、托管等方式兴办养老机构,支持发展适应养老机构经营管理风险要求的责任保险。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好国家支持保险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财税政策,加快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支持商业养老保险机构有序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为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等建设提供绿色通道和优先支持。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保险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防控风险。(来源:中国政府网) ➤ 南京首个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获批近日,《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获市政府批复,重点内容为2016-2020年的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明确了各类养老需求并包含多项规划策略。 养老服务设施概况与问题 根据分析,南京市保障型养老需求约占全市老年总人口的10%,普通型养老需求约占全市老年人口的80%,其余约10%为高端养老需求。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96所,千名老人床位数39.1张,中心城区基本形成10-15分钟社区服务圈。主要问题是空间需求不均衡;建设水平存在不足;护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标与具体规划 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覆盖城乡、满足多元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实现“保障基本,引导高端,体现特色,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计划至2020年,养老床位数达到50张/千老人,将需要保障型、普通型、高端养老床位分别为0.7万张、6.8万张和0.8万张。 各区养老机构规划情况一览表 小型老年住宅:针对老城区用地紧张的特点,结合老旧小区更新,利用零散地块新建或改建小规模、多功能、综合型的养老设施。除了含有一定的居住功能外,还宜配置老年日托中心、公共餐厅、小超市等,并考虑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护理、送餐、洗浴等服务。 中型老年组团:在建邺、雨花台区等新城区,可在教育、医疗、旅游、体育等用地,以及普通居住小区中插建老年居住组团,居住对象既可以是自理老人也可以是需要护理的老人。老年居住组团靠近小区出入口或社区边沿布置。 大型银发社区:在环境较好的近郊区、风景区周边建设大型、高端银发社区,主要面向中等及其以上消费能力的老年人群。银发社区内主要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开敞空间和需要独立设置的养老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体育运动设施。(来源: 南京规划) ➤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八项任务日前,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投入机制、壮大工作队伍、强化技术保障和实施检查评估五项保障措施。 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老龄化应对体系进一步完善, 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和代际和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更高水平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得以实现,老年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八项主要任务: 一是完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健全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公益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对老年人精准救助工作,稳步提升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 二是推动养老服务全面发展。全面落实《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基本形成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养老服务总体格局。 三是提升老年人健康服务。以“健康浙江”为引领,健全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医疗救助为托底、社会慈善和商业保险等其他保障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 四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保障老年人基本文化权益,满足老年人文化需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老年文化建设新局面,老年人普遍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老年教育事业更加繁荣,老年特色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老年文化队伍不断壮大,老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五是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树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理念,重视发挥老年人的知识、经验等优势,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营造舆论氛围,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 六是营造老年宜居颐养环境。以安全、便利、舒适为目标,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快实施适老化改造,营造孝亲敬老社会氛围,提升老年人宜居安养水平。 七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建设“法治浙江”建设要求,进一步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推进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八是培育壮大老龄产业。坚持走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道路,通过制度创新、法律规范、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老龄产业发展环境。 ➤ 《石家庄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去年全国20个省份的26个市(区)入选全国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石家庄市是河北省唯一获批试点城市,于日前印发了《石家庄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提到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设施建设、平台搭建、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政策扶持、资金整合,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进入,打造多元化服务格局,有效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工作目标 试点的实施范围是11个非省财政直管县(区)。通过本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创建,力争打造形成具有石家庄特色的适度普惠、服务精准、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充满活力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格局,建立和完善一套保障有力、覆盖全面、老年人普遍认可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与政策保障体系。 解决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问题 重点推进全市10个区74个街道级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21个县(市)区242个社区级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实现城市街道全覆盖,采用公建民营或社会资本民建公助等形式,鼓励社会组织进行区域化规模运营。 采用社会资本建设的街道级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规模达到规定标准的,给予50万元至8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所需补贴资金分三年发放;采用社会资本建设的社区级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建设项目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10万元,发放规则按照 《石家庄市养老服务体系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对社会力量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满一年后,由市级财政按建设规模和服务流量每年给予运营补贴,其中街道级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每年补贴最高不超过15万元,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每年补贴最高不超过3万元。 此外,还将通过建设社区照护中心创新医养方式,重点解决将医养融合沉入社区的问题;通过人才培训、培育提升、风险控制、支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重点解决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应和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项目征集和完善养老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重点解决服务多元化问题;通过“互联网+养老”信息平台建设,重点解决资源整合和供需对接问题;深入探索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 上海“敬老卡联盟”单位达2700余家近日,首批上海市“敬老卡联盟”单位老年优待项目公布,联盟单位涵盖城市公园、旅游景区、商业银行和文化、影视、公证机构六个方面,共2700多家,分别明确各项免票折惠措施。 “敬老卡联盟”是由政府倡导,由符合一定条件的各类服务主体以“上海市敬老卡”为载体,以向老年人提供优惠、优先、便利服务为目标,通过加盟等方式结成的服务联合体,广泛动员公共服务、市场服务领域单位加盟,包括公共文化场所、公立医疗机构、公用事业单位、公共交通部门、政务服务窗口、社会公益组织以及金融服务单位、商业购物及餐饮、生活居家、休闲娱乐等机构和组织,加盟者必须公开承诺为老年人提供优待措施。(来源:新民网) 看两条行业组织成立的消息——
Powered by Discuz! |